如何開始你的 Podcast 播客節目?素人新手也能輕鬆上手的七個步驟
2020 Jul 03 Podcast 節目
從 2020 年三月開始做我的 Podcast 播客節目以來,已經更新了超過 20 集,雖然跟許多大神比起來,這只不過是個剛起步的頻道,但一個素人能夠堅持製作節目,我還是對自己感到很驕傲。
有朋友問我:「如果我也想做自己的 Podcast 播客節目,應該如何開始呢?」
所以我把過去幾個月的經驗彙整,也幫自己做個總結。這篇文章適合和我一樣默默無名,想用最少成本達到效益最大化的素人新手來閱讀,希望對正準備開始的朋友們有幫助哦。
第一步:思考自己為什麼想做 Podcast?
做 Podcast,你想達到什麼目標?是單純希望有個地方可以暢所欲言,還是想透過內容分享來建立影響力? Podcast 在台灣剛開始起步,還沒有明確的商業模式,為什麼你不選擇目前更主流的 YouTube、Facebook 或 Instagram、甚至是抖音等平台來製作內容?
我做任何事之前都會先思考自己的動機,這樣才有持續前進的動力。當初我會開始製作 Podcast,是想為自己一路走來的過程留下紀錄,希望能幫助一些人、發揮一些影響力。另外,也想建立個人品牌形象,為未來想要做的課程和出書暖身。
不選擇用影片方式呈現,是因為對目前的我來說,影片製作成本太高(必須投入更多的製作時間和費用);不做 Instagram,是因為視覺圖像並非我的專長。雖然我不覺得自己聲音好聽,但至少講話流暢、口齒清晰,加上音檔編輯相對容易,所以除了原本就喜歡的文字之外,我就選擇另外用「聲音」的形式來持續產出內容。一位朋友說我是「網路有聲作家」,哈,我挺喜歡這個稱號的。
那你呢?你為什麼想做 Podcast 呢?
第二步:思考自己的節目定位、名稱和目標族群
1.節目取名
想好自己想做 Podcast 的理由後,就要來給自己的節目取個名字。許多人會在這個步驟卡很久,因為一直想不到自己滿意的名稱。我的建議是給自己一個時間期限(例如一個禮拜),在這段期間中去觀察其他熱門節目的名稱,搭配你想做的主題關鍵字去做發想,把想到的名稱都記錄下來,期限到的時候,從清單中選出一個最喜歡的,就先拿來用。
節目名稱是可以改的,我的原則是「打帶跑」,先上線,收到聽眾的回饋後,才能依據這些回饋來持續優化細節。如果力求完美而遲遲沒上線,後續的優化就很難開始進行。除非你已經是名人,或是有一定的粉絲基礎,那頻道取名就要很謹慎,不能偏離個人品牌的形象。
但一般素人新上線的節目,初期的聽眾其實沒幾個,大概都是身邊的親友,實在不用太擔心頻道取名會帶來什麼負面影響。聽眾想的和我們自己想的往往落差很大,與其自己想破頭而卡住,還不如及早開始累積和優化,之後想到更好的名稱再改就好。
2.節目介紹和定位
Podcast 有不同的節目形式,有單口型(主持人自己講)、對談型(幾位主持人聊天)或是來賓訪談(每集邀請不同的對象來上節目)等等。我因為對節目製作流程還不熟悉,加上想建立個人品牌形象,所以先從單口型出發,一方面訓練自己的口語表達,一方面學習從錄音、剪輯到上架的整個流程,累積經驗。目前都是只有我一個人講,不過未來應該會開始做來賓訪談,試著增加節目的豐富度。
另外,非常推薦大家看Google Podcast 製作的一系列新手教學影片,裡面有談到,可以透過三個問題來思考自己的節目定位,不僅可以幫助我們釐清方向,而且把答案寫下來之後再潤飾一下,就可以轉成節目介紹的文案。這三個問題分別是:
-
我的節目是關於:
-
在這裡你會聽到:
-
你應該聽我的節目,如果你:
我的節目介紹文案,就是從這三個問題所延伸出來的,也仍在持續優化中:
【波莉的斜槓路】是一個關於生涯探索和自我成長的節目。在這裡你會聽到各種職涯經歷、深度工作技巧、以及內向者困境突破的故事。如果你想更認識自己、探索適合自己的人生,這裡肯定能帶給你一些啟發 :)
👉推薦閱讀:我如何從上班族、遊牧工作者、進化到一人公司經營,探索自己理想的生活模式?
第三步:錄音
很多人覺得第一步是要買支好的麥克風,但我不這麼認為。
做為一個經驗豐富的半途而廢者,我慘痛的經驗實在太多了,貪便宜而一次繳了好幾萬的年費,結果因為太忙都沒去上的瑜珈課;覺得好像會用到結果買了根本都沒看的線上課程...... 現在我徹底的醒悟到,任何事情只要先尋求「最小投入」,就可以開始 GO 了。上路之後,市場反應自然會讓你知道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還要修正,到時候再升級設備也不遲。
所以關於錄音,我的想法是「手邊有什麼就用什麼」。剛開始時,我手邊剛好有之前用手機做影片用的收音麥克風,我拿來跟 iPhone 的耳機比錄音效果,發現手機收音麥克風的效果比較好一點,所以就直接用它錄。錄了大概了三、四集之後,感覺自己真的對做 Podcast 節目有興趣,才去買專業麥克風。
網路推薦的專業麥克風五花八門,我覺得掌握三個重點就可以了:動圈式、知名品牌、符合個人預算。動圈式是因為我們素人一般就是在家裡錄音,周圍的雜音比較多,動圈式對環境音相對沒那麼敏感,比較不容易收到雜訊。知名品牌是因為保固、維修感覺相對有保障。目前我用的麥克風是鐵三角的 AT2005USB,三千多塊在可負擔範圍內,可以直接接筆電錄音,在我家附近有維修點,如果出狀況也容易處理。
有趣的是,我換新麥克風錄音的那一集,自己很興奮,覺得節目質感大升級,但我問了幾個一路給我建議的早期支持者,有些根本沒聽出來我換麥克風XD 再次印證節目內容才是關鍵啊......
第四步:編輯音檔
我第一集完全沒剪就上架了......真的很敢,哈哈。剪輯其實蠻有趣的,可以透過後製和配樂來呈現不同的感覺。如果你是用 Mac 的話,很多人推系統內建的 GarageBand。
我是 Windows 系統,所以用非常多人選擇的 Audacity,它的介面陽春,但很好上手,網路教學也很多,所以從第二集開始我就都有剪輯了,慢慢摸索出一個適合自己的模式。
👉參考閱讀:Podcaster 新手上路-帶你從器材準備到完成節目
第五步:把音檔上傳平台
Host 平台等於是你放音檔的空間,好的空間平台在你把錄音檔上傳之後,可以直接幫你同步更新到熱門的收聽管道上,例如 Spotify, KKBox, Google Podcast, 或 Apple Podcast 等,就不用自己一個一個去上傳。
台灣目前最常見,免費的幾個平台有 Firstory,SoundOn 和 Anchor。前兩間是台灣公司,陸續有在新增功能,例如 Firstory 的斗內功能,讓聽眾可以直接對喜歡的節目做小額贊助,對節目製作者來說等於是多了一個收入管道。Anchor 則是國外公司,在 2018 年被 Spotify 收購,顯示 Spotify 進軍 Podcast 市場的決心。
以上哪個平台好?其實我覺得都差不多。選個自己介面看了喜歡的就行。我目前是用 Anchor, 介面簡潔非常容易上手,暫時沒有打算換。
把你之前寫好的節目介紹文案放上去,用線上設計軟體 Canva做個喜歡的大頭照,再幫單集寫好標題和內容介紹,設定要同步到哪些平台,你的節目就可以放送到全世界囉!
👉2021/01/13 更新:Canva 新增了直接製作 Podcast 封面的功能,很多美美的模板可以直接套用,製作自己的節目封面又更容易啦~
👉2020/08/26 更新:我的平台從 Anchor 換到 Firstory 囉!
因為看到有其他 Podcaster 在節目介紹中放了購書連結,結果整個節目被 Anchor 下架且刪除帳號......我覺得這個處理方式太鴨霸,風險太大了,萬一之後不小心放了些東西就導致帳號被刪,那不是太慘了嗎?加上想支持本土平台,所以我就趁早換到 Firstory 去啦~不過這個改變對收聽者來說是沒差的,只是身為創作者的我要重新去熟悉不同平台的介面而已。
👉參考閱讀:[2020最新版] 簡單無痛4步驟,立即開始自己的Podcast頻道!
👉參考閱讀:Firstory 是最簡單的 Podcast 製作工具
第六步:宣傳節目
如果你是個素人,剛上傳的節目肯定是沒人聽的XD 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節目定位,找幾個跟你設定的目標聽眾條件接近的身邊朋友,請他們幫你聽聽看。或是把連結分享到自己的 Facebook 或 Instagram 上,介紹一下你剛做好的節目,邀請朋友們來聽,給你一些回饋。
第七步:收集回饋、持續優化、持續推廣
收到身邊親友的回饋之後,就可以開始優化你覺得確實需要改善的部分,在這個過程中,你對節目定位、錄音技巧、音檔剪輯技巧和節目文案寫作的能力,都會不斷地進化。等到節目水準進展到你覺得 OK 的狀況,就可以試著將它分享到各個社團、論壇等,進一步擴展到更大的網路社群,持續觀察聽眾回饋、再繼續優化,就這樣不斷地循環。
我目前的 Podcast 節目製作流程
-
主題發想、擬大綱(1-2小時)
-
寫口語版講稿(1-3小時)
-
錄音(0.5小時)
-
後製剪輯(1小時)
-
把音檔上傳到 host 平台、寫該集節目介紹、排程發布(0.5小時)
單純做 Podcast 的話,整個製作時間大概落在 4-8 小時不等,如果那集的內容需要做比較多的資料收集,花的時間就會比較長。另外因為我還會把內容放在網站,所以還會製作成文字版本,需要額外花些時間:
-
把講稿改寫成文章(1小時)
-
內文畫重點、上色、找搭配的圖片(0.5小時)
-
網站 SEO 設定、發布(0.5小時)
所以整體來說,如果要發布一篇包含製作好的 Podcast 節目的文章,就有可能會需要一整天的時間,但這會隨著經驗累積而越來越上手,會越做越輕鬆。等那時候,我應該就會開始做些訪談系列,邀請來賓上節目~
做 Podcast 節目最大的困難是?
我覺得技術面的問題都是相對容易克服的,經營 Podcast 和經營其他形式的內容一樣,真正難的是要如何持續經營,接觸到你的目標對象。更進一步,如何獲利?
經過這幾個月的嘗試,我的感覺是透過身邊親友支持和 Facebook 社團分享,確實能夠有效收到初步的流量和回饋資訊,但如果光依靠社群媒體去推播資訊,節目的曝光度還是掌握在平台的手裡,就算是喜歡你節目的聽眾,也可能因為沒被推播通知到而錯過你的新節目,畢竟不是每個人都習慣訂閱、或者會特定檢視 Podcast 相關的 APP.
所以下半年的經營,我給自己設定了以下的目標,希望【波莉的斜槓路】節目可以持續成長:
-
每周持續更新至少一集節目:持續曝光
-
上架到 YouTube:一般人平常習慣使用的平台,相對可以接觸到更多潛在聽眾
-
七月開始經營電子報:可以主動發送節目相關訊息
總結
最重要的,就是實際去做。「事前準備」嚴格來說並不算在實際去「做」的範圍中。
無論你看了多少平台資料,比了多少支麥克風規格和價格,查了多少錄音注意事項,只要沒有開始為你的節目寫介紹文案、沒有實際錄音、沒有實際上架發布,那其實就是一種拖延,拖延你從聽眾那邊得到實際回饋,拖延自己的成長機會,那很可惜啊。
所以別再準備了,就去做吧!向別人推薦自己的節目對我來說依然很難啟齒,也覺得自己還不夠專業,但一定得要開始上路,才能推著自己不斷地向前走,讓自己更進步。
下半年的經營狀況,就等之後再來做總結吧,我也非常期待!
哈囉,我是波莉,一位熱愛探索生活可能性的自主生活引導師。
我深信每個人都值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生活。只要用對方法,我們都可以一步一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開啟屬於你的自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