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生活引導師-波莉
0
  • 會員登入
  • 關於波莉
  • 預約諮詢
  • 學習資源
    回主選單
    • 【線上課】敏捷式管理入門
    • 【線上課】個人網站經營入門
    • 【線上直播】2025年讀書會
    • 【實體課】更快樂的生活設計
  • 課程邀約
    回主選單
    • 【所有主題】課程介紹
    • 【時間管理】課程介紹
    • 【學員課後心得】推薦&好評
  • 閱讀文章
  • 訂閱電子報
  • 聯絡我們
  • Join us
  • Login
  • 0
    自主生活引導師-波莉
  • 關於波莉
  • 預約諮詢
  • 學習資源
    【線上課】敏捷式管理入門 【線上課】個人網站經營入門 【線上直播】2025年讀書會 【實體課】更快樂的生活設計
  • 課程邀約
    【所有主題】課程介紹 【時間管理】課程介紹 【學員課後心得】推薦&好評
  • 閱讀文章
  • 訂閱電子報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閱讀筆記 (22)
  • 影劇心得 (6)
  • 一人事業旅程 (14)
  • 生涯探索與成長 (17)
  • 生活雜思漫想 (10)
  • 內向者小世界 (11)
  • 課程學習 (7)
  • Podcast 節目 (41)
  • 人生專案管理 (7)
  • 時間管理 (11)
  • 課程紀錄 (1)
  • 人生策略 (3)
閱讀心得 生命設計 正念練習 內向者 寫作 數位工具 自我成長 研究所進修 Podcast 一人公司創業筆記 職場經驗 電視劇推薦 電影推薦 時間管理 人生專案管理 生活軌跡 職涯成長讀書會 閱讀筆記
  1. 首頁
  2. 部落格
  3. 念中興生管所的第一年,我學到了哪些東西?四個自由工作者再進修的常見問答

念中興生管所的第一年,我學到了哪些東西?四個自由工作者再進修的常見問答

2020 Mar 29 生活雜思漫想 課程學習
內容目錄
  1. Q1:為什麼想要念研究所?
  2. Q2:當初是怎麼找到這個系所的?
  3. Q3:該怎麼選指導教授?(2023年2月更新)
    1. 1) 個人品德
    2. 2) 價值觀
    3. 3) 研究領域
    4. 4) 共同目標
  4. Q4:這一年你學到了哪些東西?符合你原本的期待嗎?

去年三月開始,我回到校園進修,念的是中興大學生管所(生物產業管理研究所,原本叫農業推廣),身分是在職生(不是在職專班,是有在職身分的一般生,同樣是白天上課),到現在竟然也過了一年,時間過得實在很快。之前我在科技公司的主管念中興EMBA在職專班,白天上班、晚上工作、假日趕論文;雖然念得辛苦,但學費公司補助,可以結交業界人脈加上學歷升級,無論往後加薪還是轉職,得到最多好處的還是自己。

而對超過三十歲,像我這樣的自由工作者來說,回學校念書的機會成本挺高的;不會因為拿了一個碩士學歷就有人幫你加薪,卻會因為念書寫論文壓縮可以工作的時間,勞心勞力,蠟燭兩頭燒,圖的是什麼?

很多人問我關於念研究所的相關問題,想說趁著念書滿一年的時刻,就用Q&A的方式來做個總結整理吧!

 

來推甄面試的那天照的,很喜歡被大樹環繞的教室氛圍。

 

Q1:為什麼想要念研究所?

我 2008 年大學畢業時,原本以為自己此生不會想再回學校念書了XD 因為受夠了學校填鴨式的教育,也不了解這些知識對自己的重要性在哪裡,所以很早就決定要直接進職場工作,有一段時間都沒碰書,也沒有閱讀充實自己的習慣。一直到 2012 - 2016 年到科技公司工作,這段期間是我專業的養成期,幾乎是一年當兩年用,從國外業務、產品經理做到新部門主管,過程當中發現自己有太多能力不足的地方,也沒有人可以問,就開始積極尋找外援:找書來讀。

從如何和主管溝通、向上管理,到溝通談判、時間管理、專案管理、商業模式等概念,在工作上遇到的問題,通通都找書來讀,那時候一年大概可以讀 30-40本的書,真的很渴望可以在書裡找到我問題的解答。這樣的

學習模式比較功利性,是為了想要得到可以立即使用的知識。

我從這個痛苦的過程裡培養出自己基本的自學能力,到現在,如果想要了解某方面的議題,直接找出該領域最重要的十本書來讀,大概就可以整理出相關的重要知識脈絡,並開始嘗試實際運用。

包含後來到社區非營利組織工作,我所累積的這些知識背景一樣可以延續(尤其是專案管理概念),但我卻發現自己缺乏的是整體思維的架構、還有提出自己獨立觀點的能力。也就是我希望自己無論面對什麼樣的議題,都能有一個思考的脈絡去依循,進而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論述答案;不只是善於吸收別人的論點,也要能提出自己的觀點。

發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加上身邊幾位大學教授的鼓勵,我就決定要回學校進修,把學歷升級,也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

 

Q2:當初是怎麼找到這個系所的?

因為在社區非營利組織工作時接觸到農村議題,加上做了幾個公部門案子,認識許多農民,也參與推廣自然農法、經營農業獨立媒體《中台灣食通信》,發現自己對食物和農業很有興趣,所以就想在這個領域繼續深入。

我是從碩博士論文網,用「有機農業」、「社區營造」、「地方創生」這幾個關鍵字去搜尋,發現台大和中興等幾個研究所的論文都有在談類似的議題;加上地緣考量,希望找離家近比較方便的學校,就選擇申請中興生管所囉。

(我大學是管理背景,工作幾年下來累積的管理經驗也不少;所以也有考慮念更知名的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同樣有申請上,但最後還是選擇跟隨自己的興趣,念農學院去。畢竟我就是個想做自己的任性女子啊~)

 

大學不是農學院的我,要補修農業概論課程。這是我每次早八課程後的小確幸早午餐。

 

Q3:該怎麼選指導教授?(2023年2月更新)

要想順利畢業,最重要的就是找適合的指導教授,千萬不要急,也不要傻傻地就簽下去,一定要想清楚。

在學術世界中,指導教授一個人掌握你能否畢業的生殺大權,拜託,一定要想清楚再簽下去。

每個人念研究所的目的不一樣,既然我是想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就一定要借助老師的指導,所以指導教授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如果只求學位,那當然就是找容易放人畢業的教授囉,一切都是看自己的目標而決定的。

畢業之後回頭再看,我認為選擇指導教授的標準有四個:個人品德、價值觀、研究領域和共同目標。


1) 個人品德

個人品德優良的教授,不會要你做違背良心,甚至是有違法疑慮的事情。這應該不用多做解釋吧~念個書,實在沒必要讓自己走到法律邊緣、良心過不去啊。


2) 價值觀

價值觀和你貼合的教授,不會讓你求學的過程中太痛苦。如果你對研究主題沒有太多想法,那就選主導性比較高,會有專案讓你跟著走的教授,既能幫老師完成計畫,也能從中找到自己研究主題,皆大歡喜。如果你的自主意識比較高,那就要選主導性比較低、包容性比較高的教授,以免在過程中發生衝突,大家都不開心,甚至是畢不了業。


3) 研究領域

研究領域和你有興趣的領域相同的教授,會讓你做起研究來更省事。教授們看過的文獻那麼多,隨便拿一篇經典的給你看就夠你看半天,比自己花時間搜尋一大堆不關鍵的文獻要來得有效率得多。


4) 共同目標

這一點我覺得是關鍵中的關鍵!好的指導教授必須要有「他要幫助學生畢業」的概念,也就是你們師生彼此要有共同的目標:學生盡力+教授給力,學生盡力寫論文,教授給力的幫忙引導與修改,大家一起為達到畢業標準而努力,如此一來,學生可以趕快畢業,老師也輕鬆。

如果教授沒有這樣的概念,就只是在旁邊看,覺得你達不到畢業標準就不給你畢業。那就真的會很慘,不可不慎喔~

 

選教授前最好先請教同領域的前輩,有沒有哪幾位教授是地雷絕對不能選?這種事情業界裡的人最清楚。接著就是問學長姐的想法,觀察該教授的學生是否和你合得來(這不一定準,但可以參考),而且最好也找已經畢業的學長姐喔!不然你問不到實話的XDDD

然後就是面談,準備幾個你有興趣的研究相關問題,約教授找時間請益,從互動中觀察對方。例如像我這種自主意識比較高的人,就很不適合會幫學生選擇題目、要配合老師專案、或是不想花太多時間跟你討論的那種教授。

   


Q4:這一年你學到了哪些東西?符合你原本的期待嗎?

我覺得研究所學習的基本設計概念是很棒的:以產出論文為目標,不交論文就不能畢業。也就是說理論上整個研究所的選課、課程學習(input)都應該是為了能對寫論文(output)有幫助。input 能和 output 直接對應,讓吸收的知識能練習實際運用,避免了修課是修課、論文是論文,兩者別別無關的情形,這是最有效率的學習方式。

我有興趣的論文主題一開始就很明確(有機和友善農業的推廣及行銷),所以我選的課除了必修的研究方法之外,都和農業及傳播有關。一邊寫論文,老師一邊在課堂上講解論文的結構、搭配每周都有1-2篇跟課程主題有關的英文paper要讀,負擔很大,過程真是超級辛苦;但久了我發現自己的邏輯思考、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通通有顯著的進步。在以「產出」為前提的情況下,我幾乎遇到任何資訊都會開始想:「這可以放到我的論文裡面嗎?」「放哪裡?」「怎麼放?」變成一種基本的反射動作。

想久了,文章越寫愈順,在文字運用上也更得心應手(連部落格也是越寫越來勁呢!哈哈),如果頭腦是個齒輪,那麼它就是從原本生鏽卡死的狀態,因為得到了潤滑油的滋潤,再次開始咖啷咖啷的轉動。儘管距離我期待自己能提出獨特觀點的目標,還有點遠,但至少齒輪已經開始動了。

 

2019年11月:跟老師和同學一起去田野踏訪。是有趣的實驗與練習。

 

總結來說,讀研究所比我想像中的花時間,也很辛苦,過程中難免懷疑:我到底為何要把自己弄得那麼累?但我在這裡遇到很好的老師、也有很好的同學,我想我會繼續努力,享受這個過程,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更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

研究所的第二年學習,儘管遇到疫情的衝擊,有許多的變數,我依然非常期待!Keep going~

▌推薦閱讀:從李眉蓁論文抄襲疑雲,思考「我該念研究所嗎?」的生涯抉擇

 

 


哈囉,我是波莉,一位熱愛探索生活可能性的自主生活引導師。

我深信每個人都值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生活。只要用對方法,我們都可以一步一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開啟屬於你的自主生活。

  • 研究所進修
  • 自我成長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8:如何有效自我成長?從《刻意練習》看學習的三個迷思和四個步驟

《 OKR 做最重要的事》:認識 OKR 的第一本入門書

我讀《原子習慣》:半途而廢者的究極行動指南

【TTQS 訓練機構版指標課程班】課後心得

時間管理小技巧#8:事先安排好你的行事曆

重新發現自己:綻放吧,勇敢的內向者!

關於波莉

  • 時間管理講師
  • 職涯探索課程
  • 職涯諮詢教練

聯絡我們

  • Email: service@paulieclc.com
  • 公司名稱: 微光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 統編: 82763856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自主生活引導師-波莉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