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來的部落格經營心得(上):那些寫作路上的迷茫與焦慮

兩年來的部落格經營心得(上)

這陣子是研究所推甄放榜和考試的季節,你身邊有考生嗎?

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自由工作者再進修的文章,聊聊自己邊工作和邊唸書的心得,也因為這樣,有時候會收到讀者來信,詢問念研究所的相關資訊。由於文章收到不少迴響,最近我找時間把這篇文章的內容做了些更新,也優化它的SEO設定,希望可以幫到一些和我同樣想再進修的人。

但,整篇文章改好之後,我卻感覺心情有點低落……因為我發現,自己好像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寫不出這種真誠又深入的文章了。

想想,我部落格的第一篇長文是寫在2019年10月15日,也就是我寫部落格大概有兩年又三個月的時間。2020年,我寫了41篇文章,合計108,303字,但到了2021年,文章只有18篇,合計37,885字。

為什麼文章少了這麼多?

我之前總覺得是因為時間不夠──2021年業務擴張、太忙,加上我去上CDA國際生涯發展諮詢師的認證培訓,所以可以寫作的時間變得非常零碎又少。

在經歷去年12月的一段低潮之後,我刻意地在每周的行事曆上留下給自己的空白時間,但我卻發現,時間雖然排出來了,我坐在電腦前,卻很難把心靜下來好好思考;我明明喜歡寫作,卻完全失去了之前那種自在書寫的痛快感。

所以問題不是沒時間。那真正的問題是什麼呢?(請下名偵探柯南主題曲:真相永遠只有一個XD)在花了點時間反思之後,我找出了幾個可能的兇手:

1. 被催化的完美主義

曾經有朋友很驚訝的問我:「波莉妳有完美主義喔?可是我看妳很敢嘗試新事物耶!」

對,我不僅有完美主義,而且還很嚴重。

一篇一千字的文章裡面只要有一個錯字,就可以讓我渾身不舒服。我願意嘗試新事物,那是因為我是個喜歡自我超越的挑戰者。

我都是這樣告訴自己:

先做了再說,反正剛開始也沒人在看啦,妳會越做越好的。

但……部落格寫到現在,顯然已經不是沒人在看的狀態,我會收到讀者的問題,有邀課單位找我去講課,有出版社和廠商會連絡我,也有身邊的朋友會告訴我,他們讀完文章(或聽完Podcast)的心得。

我慢慢地好像有點在意別人的眼光。

我對我的創作內容開始越來越斟酌。

我猶豫著是不是要咬文嚼字才專業?

寫作這件事情好像不再純粹,變得越來越有壓力,導致我越寫越少。

2. 迷失的自我認同

我的網站和Podcast節目名稱都叫「波莉的斜槓路」所以我的朋友是怎麼認識的,非常好判斷。叫我波莉的,通常代表是透過我的線上身份而認識我(或許還沒機會見過我本人呢);叫我均伶的,表示是在實體世界連結的朋友。

即使這兩個身份都是同一個我,即使我並沒有刻意營造這兩個身份的差異,但兩者之間的定位,似乎還是對我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很多時候,是波莉這個身份讓我更有勇氣去做一些很不一樣的決定,帶我探索這個世界不同的可能。

但某些時候它也讓我迷失自己:或許是太過刻意想要成為「那個應該有的樣子」,也或許,是覺得自己似乎沒有那麼好的冒牌者症候群」,給我帶來更多的焦慮。

3. 貪心的什麼都想要

在創作者的圈子,每天都能看到各種不同的經營方法。

看到別人的IG追蹤人數很多,忍不住也想試試看;看到別人的社團經營的很熱絡,就覺得那樣好像也很不錯;看到別人開線上課增加被動收入,躍躍欲試的覺得也好想來弄弄看。

這些不同的做法不僅很花時間,也各自引發不同程度的焦躁感,讓我忍不住覺得,自己怎麼進步的那麼慢?

一旦越急,就越難靜下來。

沒法靜下來,自然也就無法寫出好的文章。

寫不出好的文章,心情就更急,於是形成一個惡性的循環。

 

最近都在思考這些事情,導致心情有點沉重,不過,我在這個過程裡更認識自己,也漸漸摸索出了一些方法,下次和你分享 🙂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接收最新文章。

你也有過這些感受嗎?你又是怎麼度過的呢?都歡迎你回信跟我說說喔。

 

社群分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