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賺錢,也賺幸福》:一本偽裝成理財書的人生經營指南
2025 Apr 11 閱讀筆記 人生策略
「財富的累積始於認清時間的價值,並學習如何有效地運用時間。」
——《賺錢,也賺幸福》
這是一本少見結合理財與生活設計的經典之作,作者麥可.勒巴夫以簡單清晰的觀念,帶我們重新理解「賺錢」與「幸福」其實可以同時存在。
他提出了著名的「勒巴夫定律」:主動投資自己的人生,被動投資你的金錢,鼓勵我們把時間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並用最省力的方式累積財富。
如果你正在思考怎麼擺脫「有錢沒時間、有時間沒錢」的矛盾,這本書會是一個理性又溫柔的提醒,幫助你朝向真正的自由生活前進。
2025 年的讀書會開始啦!
三月底,我和讀書會的夥伴們完成了今年的第一次讀書會,選了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賺錢,也賺幸福》。這本書乍看是理財書,但其實更像一本人生設計指南,它幫助我們重新思考:「我真的在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嗎?」
在讀書會的交流中,我們彼此分享了很多,從時間與金錢的平衡,到主動選擇自己的人生座標,也聽到了幾位夥伴非常精彩的分享。今天,就讓我來帶你回顧這本書的核心觀點,以及我們在讀書會中的討論亮點。
《賺錢,也賺幸福》作者介紹
麥可.勒巴夫(Michael LeBoeuf, Ph.D.),1942 年 2 月 27 日出生,今年已經 83 歲,他是一位美國作家、演說家和商業顧問,專注於管理學、時間管理和個人理財等領域。
他曾擔任紐奧良大學的管理學教授,35歲時體認有錢很重要,但有自己的人生更重要,因此找出如何又賺到錢、又賺得幸福的真正富裕之道,並身體力行。結果在 1989 年(47歲)從教職退休,靠累積的財富活得愜意,開始專注於寫作和演講。
勒巴夫是指數化投資的忠實信奉者,並且是「柏格頭」(Bogleheads)組織的領導成員之一。該組織由敬佩約翰·博格(John C. Bogle)的投資者們所成立,提倡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投資策略。此外,他還合著了《柏格頭的投資指南》,進一步推廣指數化投資的理念。
這本《賺錢,也賺幸福》強調在累積財富的同時,享受人生,避免過度專注於賺錢而忽略生活的其他重要面向。他在書中提出了著名的「勒巴夫定律」:主動積極投資自己的人生,被動投資你的金錢,這一理念廣受讀者推崇。
補充:誰是約翰·博格(John C. Bogle)?
約翰·博格(John C. Bogle, 1929–2019)是指數型基金之父,也是 Vanguard(先鋒集團)的創辦人。他在投資界的最大貢獻是發明低成本指數型基金(Index Fund),讓一般投資人能夠以極低的費用投資市場,獲得長期穩定的報酬。
約翰·博格的核心投資理念:
-
選擇低成本的投資工具(如指數基金,避免高額管理費)
-
長期持有,不要頻繁交易(因為市場短期波動難以預測)
-
不要試圖擊敗市場,跟著市場走(大多數主動投資人無法長期跑贏市場)
-
分散投資,降低風險(不要把所有錢投在單一股票或產業)
他最有名的一句話是:
「在投資上,簡單往往比複雜更好。」
("The simplest investment strategy is often the best one.")
重點筆記|關於幸福與財富的重要見解
💡 見解一:定位你的時間與金錢座標
現代人常掉入這樣的陷阱:「有錢沒時間、有時間沒錢」,但這其實是一種思維侷限。
現代生活的矛盾:
-
如果有錢,就沒有時間(想要有錢,就得花時間去賺)
-
如果有時間,就沒有錢(想要有時間,就沒法賺到錢)
但作者認為這不一定是事實,除非我們自己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們需要改變觀點,重新看待時間與金錢:
- 橫軸:閒暇時間
- 縱軸:財富
勒巴夫提出「人生財富座標」,鼓勵我們跳脫奴隸式生活,走向真正的「贏家座標」:同時擁有時間與金錢。
贏家之所以能夠同時擁有時間和財富,是因為他們學會了讓時間和金錢為他們工作;所以這本書的目標就是提供我們 見解、動機和工具,幫助我們從當前的座標位置,移動到「贏家」的位置,而我們必須真正應用這本書的內容,才能幫助自己成功。
💡 見解二:時間與金錢都能投資,但方向要反過來
時間與金錢不同的地方在於:時間無法取代,沒辦法製造或儲存;但它可以計量、投資與享受。
如果不能夠享受時間,生命將顯得漫長無比。
因此作者認為:我們應該「主動積極」投資自己的人生,「被動投資」金錢。
主動積極投資人生的關鍵行動:
- 知道什麼對自己最重要。
- 決心花時間做這些事情。
- 讓自己擺脫現狀,成為自己想要的那種人。
人們常犯的錯誤:
- 被動投資時間(讓環境或他人決定時間分配)
- 主動投資金錢(花大量心力研究投資)
結論:
✔ 時間的投資要主動,金錢的投資要被動。
✔ 管理時間的關鍵:80/20 法則
✔ 累積財富的關鍵:七二法則
✔ 投資越簡單越好,人生越清楚越自由。
💡 見解三:我們會活得比想像中久,所以要提早準備
20 世紀最大的禮物,就是平均壽命增加 30 年。隨著壽命的延長,我們需要更多財富以因應更長的壽命,所以要下決心好好運用增加的壽命:好好照顧身體,因為還需要用很久。
- 規劃自己的「贈與基金」:用投資產生的收益來資助平時的薪水與花用。
- 自己贊助自己:下定決心,建立目前年花費 20 倍的基金,因為長期投資報酬率約為 5%。
- 今年 65 歲退休的人,很容易活到 90 歲以上,請不要比你的錢活得更久。
《賺錢,也賺幸福》讀書會夥伴心得
🗣 麗娟:
「在不同階段都積極地投資自己,繼續學習與成長,無論年齡多大,持續學習新技能和知識都是保持活力和興趣的重要方式。隨著年齡的增長,保持身體健康變得越來越重要,運動和興趣愛好必不可少的。我 60 歲後想要退出職場,享受自己的人生,財務規劃上確保退休後的生活質量,去探索不同的文化和地方。」
「總之,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繼續探索和學習,享受每一個階段的生活。主動投資人生,被動投資金錢。金錢的投資要趁早,記憶的投資也要趁早。錢能幫助自己成功,完成夢想。讓自己過得好,去回饋社會。」
🗣 靜美:
「談到買房子、養小孩也是一種存錢的觀念,但要留意養小孩的財務負擔要在財務自由與生兒育女之間求取平衡。有兩三個小孩後,對孩子的愛會激勵我們更努力工作,累積更多的財富,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環境而努力。」
「我因為有三個女兒,讓我在職場上努力不懈,為了給他們更好的教育生活,一直以來我非常認真的努力工作賺錢存錢直到女兒們長大投入職場!在此同時我也累積退休金,因此而一舉兩得!」
🗣 子閔:
「波莉分享錢是中性的,分享了錢可以幫助更多的人,覺得這件事情是蠻值得思考的。在六個罐子存錢法裡也講到了贈予罐子,我想這個想法大概就是要讓金錢流動,也引起我想要思考自己是如何看到金錢的。過往可能都覺得金錢就是要留在自己身上,但實際執行之後好像覺得錢不會不見,會再回流到自己身邊,或是以非金錢的方式,讓自己感受到那份價值。」
「這是一本經營管理書籍,用存錢複利的概念切入經營人生,談論了人生籌碼與人生存款,以具象化的方式闡述無形的人生,引導人找到指標。」
🗣 致翔:
「我也認同人生在時間與金錢中的取捨的確很難,但一方面我也在思考,當今天我達到財富自由的時候,我最想要做什麼?什麼事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每個年紀的我或許體驗不同、重要性的排序也不同,雖然不是要亂花錢,但以當下的我來說,絕對認同享受當下是重要的。」
🗣 琪藝:
「主動投資自己的人生,被動的投資金錢,這句話真的很鼓舞人呀!因為投資自己的人生有好多面向,家庭、生活、工作、技能等等,且可以連接到《別把你的錢留到死》的記憶股息。金錢的投資股息還是金錢,人生的投資股息則是有各種組合變化,讓人躍躍欲試壓~」
波莉的反思與收穫
《賺錢,也賺幸福》這本書的英文原名是 The Millionaire in YOU,直接翻譯的意思是「你的內在百萬富翁」。
我想這個命名的重點在於:「財富其實已經存在你體內」,是一種強調內在潛力、改變觀念就能致富的鼓舞式標題。這本書不談一夜致富法,而是教你如何設計出讓你既有錢、又能好好過生活的人生,像是在提醒我們:「成為富有的人,不只關乎於理財技巧,而是一種生活設計的選擇」,讓我深有共鳴。
書中提出的「十大選擇」中,我特別喜歡第二項的「累積人生籌碼」,內容提到:如果我們想在「人生財富座標」圖中移動到贏家的位置,就需要做好風險管理,必須做個「聰明的冒險家」。
在做人生重要抉擇時,就要把成功和達成財務自主的機率考慮進來。例如:積極維持身體健康、選擇生活費用低的地方居住、找一個簡樸並與你一樣嚮往財務自由的伴侶廝守終身……我們在教育、職業、健康、居住地點、結婚對象、是否買房或生養孩子,這些人生所做的決定,對於我們達到財務自由目標的速度有非常大的影響。
當然,這些決定的價值不能只由財務面衡量,但如果忽略它們在財務面的影響,那就太不智了。
我們不需要成為誰眼中的成功樣板,而是能夠從今天開始,打造出一個自己喜歡、又能持續累積價值的生活方式。
以上是我們第一次的讀書會心得整理~如果你也想和一群擁有成長心態的夥伴共同學習,現在加入還不晚,一起來吧! 這裡是讀書會資訊

哈囉,我是波莉,一位熱愛探索生活可能性的自主生活引導師。
我深信每個人都值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生活。只要用對方法,我們都可以一步一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開啟屬於你的自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