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提升你的行動力嗎?試試 MVP 思維吧!
2020 Sep 13 生涯探索與成長 Podcast 節目 人生專案管理
你遇過這樣的狀況嗎?
-
花了很多時間,甚至是金錢去追求一個目標,好不容易得到了,卻發現這根本不是你要的......很想放棄,卻又覺得太可惜,不知道怎麼辦?
-
或是雖然想要,卻總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想東想西不敢行動,一不小心就拖延很久?
-
還是有很多點子想試看看,卻總擔心自己想得不夠周延,於是遲遲不敢行動?
這些狀況我都經歷過,在今天的節目裡,我想和你介紹「MVP」,也就是最小可行性產品這個概念,它幫助我解決了我的困難,相信也會對你有些不同的啟發。
準備好了嗎? 我們就開始囉!
收聽本集節目👇(聲音版比文字版生動很多喔~建議收聽😁)
MVP 是什麼?
別誤會了,這裡的 MVP 指的不是最有價值球員(Most Valuable Player),而是最小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
MVP 的概念出自矽谷創業家 Eric Ries 在2011年出版的一本書《精實創業:用小實驗玩出大事業》(The Lean Startup),這本書裡談到許多創業者發展商業模式與產品開發的方法,MVP 就是其中之一。過去我們往往會認為,產品開發需要先有一套完整的商業計畫;但書中提到,面對科技和市場情況瞬息萬變的現在社會,花時間去寫一個完美的商業計畫只是浪費時間,更可能會錯過機會。我們應該做的是直接開車上路,等到了路口,再調整方向。
因此《精實創業》的核心精神,就是希望能夠大幅縮短產品修改和更新的時間週期,盡早把產品推到市場上。
MVP 最小可行性產品的作法是,把你的理念用相對低的成本,快速設計出一個雛形,並放到市場上檢驗是否可行。透過市場消費者的反應,再繼續修正調整方向,優化出一個有市場需求且能夠帶來利潤的商品。這樣你可以避免遇到投入很多時間跟金錢做出一個產品,但消費者不買單的窘境。
做 MVP 產品最重要的是為了驗證有沒有這個市場需求:你的這個 MVP 產品解決了什麼問題?是不是有人願意花錢、或者願意花多少錢去購買這個商品?
統計結果顯示,新創公司失敗的前十大原因,排名第一的就是因為不了解市場需求(42%),然後才是因為沒有足夠資金(29%)。這代表的是我們很容易因為自己的偏執,而忽略了必須先用心瞭解使用者的需求。我們往往很容易就陷入「自己的產品很棒,一定會有人買單」的天真想法中,所以運用最小可行性產品的思維模式,可以幫我們快速了解市場需求,少走很多冤枉路。
👉參考資料:用 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 最低可行產品) 9步驟開始跨境電商銷售
用 Airbnb 的案例來理解 MVP
例如這幾年共享經濟的知名新創公司 Airbnb,它提供短期出租房屋或房間的服務,讓旅行者可以透過網站或手機,搜尋和預訂世界各地的各種獨特房源。
Airbnb 開始創業的故事是這樣的,2007年,兩位創始人搬到舊金山,當時在舊金山即將舉辦一次國際設計大會,而大會附近的酒店房間完全爆滿,一房難求。他們當時冒出一個想法:既然有這麼多的設計師要來參加這個大會,那麼他們肯定需要地方休息吧?如果能幫他們提供床位和午餐的話,那不是很棒嗎?」
所以他們在自家客廳裡放進氣墊床並提供早餐,並且做了一個簡單的網站來宣傳。最終在那次藝術設計大會上,他們招待了 3 個人住宿,他們忽然意識到,如果能夠把這個方式拿來賺錢的話那豈不是很酷?而且超級有趣!
他們的核心想法是: 如果你租別人家的一間房的時候,就像訂飯店一樣方便,那豈不是很好?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能隨時找到地方休息!
後來他們進一步開發各項功能,客人不用睡氣墊床,可以實際的睡在床上;並且開發屬於 Airbnb 自己的支付系統,到 2008 年的夏天, Aribnb 的最終版本出爐, 任何人只需要點擊滑鼠三下,就能夠訂到某個人家中的一個房間。網站上有一個主頁、搜尋欄、評價區還有支付功能,大部分核心功能在第一天就直接上線了。
👉參考資料:Airbnb 創始人採訪回憶錄 -「我是一隻打不死的小強!」
產品開發的 MVP 循環
所以說:發現市場需求 → 打造最小可行性產品 → 收集顧客回饋 → 優化修正產品,就是一個MVP的簡易流程。
從「打造最小可行性產品」的角度來看,一開始願意到 Airbnb 創辦人家睡氣墊床的那三個客人,正驗證了這個產品的市場需求;接下來針對客戶和投資人的回饋進一步發展功能,就是所謂的「優化修正產品」。
一般來說,一個產品會經歷多次的 MVP 測試與修正,每次的修正都會讓產品越來越貼近顧客的喜好,形成 MVP 的良性循環。我之前在公司負責的產品,就跑過這樣的循環,先打造 MVP, 展示給客戶看,收集客戶回饋後,再交由研發部門進行產品後續的優化。很可惜的是那時候公司的研發能量不夠,外包廠商也無法配合進度的窘境,導致最後無法交付一個能夠大量生產的完整產品,實在很可惜QQ
將 MVP 概念結合「iOIF」法,運用在個人成長上
從個人成長的角度來看,我們的人生,同樣也很需要這個最小可行性產品思維啊。
我們都聽過 "Just do it",「做就對了」這句話,雖然這句話可以提升我們的行動力,有種很熱血的感覺,但我認為這裡的行動力,必須是「微行動」,而不是不先測試就直接完全投入,就跟 MVP 的概念一樣,不然萬一你全盤投入,最後卻發現那不是你要的,該怎麼辦?頭都洗一半了啊~放棄是很需要勇氣的。
搭配 MVP 的概念,我推薦你用微調過的「iOIF」法,從最小投入開始嘗試一件新事物。
-
i= 最低限度的投入、用小寫的i代表微投入
-
O= Output、代表產出
-
I= Input,因為實際動手做之後發現不足的地方,開始邊做邊學習不足的地方,繼續投入
-
F= Feedback,最後重新檢討作法,回饋給自己。
總結來說,無論做任何事,有了最低限度的準備後(i),就應該做了再說(O)。嘗試過後,一旦發現做錯或者不順利,再補充不足的知識(I),調整作法(F)。
這陣子在研究所學習,我對 iOIF 法有很深的體會。認真聽講抄筆記固然是很棒的學習態度;但效果絕對比不上先預習過課程進度,嘗試整理章節架構和寫心得,再到課堂上和老師討論來得好。
自己先有產出(output),再來針對不足的地方尋求投入(input)。及早行動、及早做出成果,讓自己產生自信,更熱愛學習。因為熱愛學習,而能獲得更大的成果。
👉推薦閱讀:聰明人都實踐的輸出力法則:用1%投入做到99.9%產出,徹底翻轉工作與人生
例如我的網站和 Podcast 節目,就是用 MVP 精神和 iOIF 法則來做的。不是等到規劃好所有內容,做到完美之後才上線,而是先推出之後再打帶跑,邊做邊學,邊做邊改,不僅可以及早收到觀眾的回饋,還因為能力的展現,可以提前被潛在的天使看見,獲得新的發展機會。
👉推薦閱讀:🎤#12:節目開播三個月的心得──勇敢採取行動,才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你的 MVP 在哪裡?
最後,我想請你也思考看看:你的 MVP 在哪裡?
-
如果你在寫履歷,你是會花一個月去精雕細琢,還是花一個禮拜弄個簡單的版本,先去問問其他人的意見?
-
如果你在思考要不要當公務員,你會馬上掏錢報名一年的國考補習班,還是先找個短期約聘去體驗看看公務員的日常生活?
-
你說你對某個領域有興趣?不管是行銷還是攝影,你的作品集在哪裡?你有什麼東西,可以先拿來驗證看看你的想法是否可行?
MVP 的精神,就是以最低成本跟最短時間來驗證概念是否可行。結合 iOIF 法,我們生活裡幾乎每件事情都可以用這樣的角度去思考和執行。
歡迎你把你的思考結果分享給我,很期待看到你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