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工作設計師》:好工作,要靠自己設計出來!
2021 Sep 17 閱讀筆記
當你感覺工作遇到瓶頸,你會怎麼做?這些瓶頸或許來自於很難溝通的上司、不給力的同事,又或許因為老是要你加班,卻又不付加班費的機車公司?
很多時候,當我們在目前的工作感覺到挫折時,很可能會覺得不如乾脆辭職算了,下一份工作會更好,換個環境,也許問題就會消失不見。
然而,《做自己的工作設計師》作者比爾‧柏內特(Bill Burnett)與戴夫‧埃文斯(Dave Evans)認為:未必需要離職,你也能打造自己理想的工作。
無論你是員工或老闆,都可以運用「設計思考」的概念及書中介紹的許多工具,幫助我們找出工作的意義,並且從中發揮個人影響力,設計自己想要的工作和生活。
什麼是設計思考?
比爾和戴夫兩位作者是史丹佛大學的教授,他們在史丹佛大學開設一門非常受歡迎的選修課,將設計思考用來設計學生畢業後的人生。經過十五年的實證,他們發現這樣的生命設計模式,對於個人的改變相當有效,不僅能夠大幅降低學員面對生涯抉擇的焦慮感,還能扭轉有關職涯、生命的錯誤迷思,有效地幫助學員達到職業目標。
我們不能只是憑空發想眾多有趣的點子,卻什麼都不做;設計師必須得打造東西(做出原型),東試一下、西試一下,在過程中享受諸多樂趣,並且透過摸索,讓自己的目標越來越清晰。
工作設計需要的六種心態
書中提到六種工作設計必備的心態:
-
當個好奇寶寶:要對人、對工作和事業感到好奇,常常去問:「為什麼?」
-
試一試:擁有「行動導向」心態,把好奇心轉換成實際的行動,試著做點什麼。
-
重擬問題:確保自己定義出正確的問題(自己在解決的問題,的確是真正該解決的問題)。
-
一切都是過程:從發想大量的點子開始,到專注在某個想嘗試的點子上。你必須知道何時該發散、何時該專注。
-
請別人幫忙:和其他從事你感興趣工作的人聊天,彼此合作。
-
說出你的故事:說故事是你和世界互動的方式,你可能會因此交到新朋友、甚至是得到工作機會。
從探索自己出發
我很喜歡作者在書裡提出許多工具,來幫助我們檢視自己目前的狀況,以及換個角度重新看待工作。
例如寫「好工作」日誌,每天列出自己學到什麼?主動發起什麼事情?幫助了誰?這些問題有助於我們改變對目前情境的認知,如果我們能夠發現,自己在目前工作中所擁有的,其實比想像中更多,就可能提升工作滿意度,有助我們更客觀地看待現況。
寫出自己的工作觀和人生觀,則可以幫助我們檢視自己的信念和正在做的工作是否一致,就如同給自己一個人生羅盤,確保自己正往自己想要的方向前進。
再搭配畫出自己的「自造者混音」,衡量看看,在目前的人生階段,賺錢、帶來影響力、和表達自我三者之間,哪樣的比例分配會讓你最舒服?關鍵在於要找到正確的指標,並且用它來衡量自己是否成功。
書裡的中後半段,則是提到面對職場困境的心態重擬方法:如果真的想要辭職,該怎麼做才不會打壞關係?如果打算自己創業當老闆,又有哪些該注意的地方?
波莉的讀後心得
在我過去的工作經驗裡面,觀察到許多人的確很容易「吃碗內,看碗外」,抱怨自己的工作有很多問題,覺得別人的工作環境比較好,老是羨慕別人擁有的,卻忽略了自己的工作,其實也有許多值得珍惜的地方和能夠運用的資源。
兩位作者的上一本暢銷書《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著重在帶領讀者設計未來,打造原型,做出選擇,朝著自己的理想生活前進。而這本《做自己的工作設計師》,則是更專注在幫助讀者釐清自己的狀態,解除偏見後採取行動,從目前的工作中找出讓自己更快樂的解決方案。
相較起來,《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適合正在找尋自己職涯方向的年輕朋友;《做自己的工作設計師》,則適合已經有段工作時間,卻失去自己工作熱情,感覺迷茫的上班族。
兩本都是很棒的書,值得位處不同職涯發展階段的朋友細細品嚐,搭配書中的工具和小測驗,一步一步建立適合自己的工作生活。
▌延伸閱讀:從「設計思考」談職場新鮮人找第一份工作的必備心態
哈囉,我是波莉,一位熱愛探索生活可能性的自主生活引導師。
我深信每個人都值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生活。只要用對方法,我們都可以一步一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開啟屬於你的自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