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啟動「弱連結」的力量,建立屬於你的共好網絡
2020 Apr 18 生涯探索與成長 Podcast 節目
你會覺得「經營人脈」只是為了從對方身上換取利益,好像很功利主義、或很刻意?
還是覺得「建立人脈」是件很複雜的事情,不知道該怎麼做呢?
在今天的節目裡,我要和你聊聊「弱連結」這個有趣的議題,相信會讓你對「經營人脈」這件事情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準備好了嗎? 我們就 開始吧!
歡迎搭配本集音頻收聽:
我的研究所論文主要概念,是美國社會學家格蘭諾維特在1985年提出的「鑲嵌」理論。鑲嵌談的是人和人之間的互動關係所產生的信任,是交易行為裡面很重要的影響因素。OK,鑲嵌的概念你也許沒那麼熟悉,但格蘭諾維特的另外一個理論:弱連結的力量,你很有可能就聽過了,對吧?
什麼是弱連結?
弱連結的力量談的是什麼呢?簡單來說,格蘭諾維特認為,跟親朋好友之間的強連結比起來,和我們不太熟的點頭之交,這種弱連結,對我們來說的幫助要大得多。
他認為,我們最親近的朋友家人通常和我們想法類似,身邊的交友圈也差不多。以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類似所謂同溫層的概念。所以一個人所擁有的的弱連結如果很少,平常接觸到的訊息和觀點很可能會非常類似,沒辦法從其他不同族群的觀點來獲得新的想法。
也就是說,不熟的人之間存在性質差異很大的連結,這種弱連結像是一座橋梁,能夠幫助我們走出原本孤立的小島,觸及平常不會接觸到的新領域。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如果你今天一個人去花蓮自助旅行,你覺得誰比較有可能告訴你一個很棒的私房景點,是你最好的朋友,還是你在火車上遇到的背包客?當你建立的弱連結,也就是你建立的橋樑夠多,你就有更多的機會去探索你未知的其他世界。
弱連結對求職的影響力
除此之外,格蘭諾維特接著探討一個有趣的議題:他發現,透過人脈找到工作的人比透過直接應徵還多,而且往往薪水和職位都比較理想。我們可能會預期親朋好友比點頭之交更能幫我們找到工作,但根據格蘭諾維特的研究,只有六分之一的人透過親戚朋友找到工作,其他都是靠偶爾或鮮少見面的點頭之交。
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親朋好友不是會更有動機幫我們找工作嗎?格蘭諾維特以「不親近的人掌握更優質資訊」來解釋這個現象,跟前面說過的道理很像,點頭之交有不同的人際圈,因此可以掌握到我們手邊沒有的工作資訊。也就是說,如果你想找跨領域的工作,你在不同領域認識的人越多,成功機率就越高。有些人看起來對你完全沒幫助,但他們的朋友卻可能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提供很大的助益。
強連結雖然是我們最親近的生活圈,例如經常見面的朋友、家人和同事,是一種比較固定和持久的密切關係。強連結往往構成我們生活的大部分,提供我們實體和精神上的支持,但社會學家卻已經證實,過度仰賴強連結的人多半比較孤立,很難得到有價值的資訊,比較難改善生活,因此,窮人對強連結的倚賴遠超過富人或中等收入的人
成功的超級連結者
如果你留心觀察,成功的人通常很善於運用與製造弱連結,他們擅長進出各種圈子,很能接受不熟悉的作法、片段的資訊和見解,然後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他們當然有自己的重心和親密關係,但也會花時間和心力去培養與維繫許多弱連結,讓強連結和弱連結同時存在,交織成屬於你自己的小世界。
舉例來說,我最早開始做講師工作,是之前在科技業服務時,來公司當顧問的一位大學教授邀請我的。我加入團隊後,團隊中的另一位老師又幫我引薦了許多企業界的前輩,讓我有機會參與一些專案的合作。接著一位臉書上的朋友看我常分享些授課分享的資訊,也幫我介紹到他認識的社區講課。這是我去年很重要的一個專案,但我跟這位幫忙牽線的朋友,其實一年根本見不到幾次面啊(感恩感恩)。
要如何培養自己的弱連結呢?
固定安排和不常見面或新認識的點頭之交見面,簡單喝個咖啡或吃頓飯都可以。觀察其中是否有掌握更多人脈的「超級連結者」,建立更長期的互動關係。
鎖定你有興趣的領域,去認識領域中的參與者,例如加入瑜珈社、做義工、參加自行車隊等,一年給自己設定一個新興趣領域應該是很合理的。
成為某個人潮匯聚地點的常客,例如咖啡廳、酒吧、餐廳或市集等。在這些常去並且讓你覺得放鬆的地方,很可能就有更新弱連結的機會。例如我曾經在固定去的機車行認識朋友,騎重機帶我去跑山;也曾經在咖啡店認識一個任職 NGO 的女生,交流彼此在非營利組織工作的經驗,互加臉書成為臉友。什麼時候會有幫助?我也不知道,但一切都很難說!
講到臉書,我覺得社群媒體的出現,真的是內向者的一大福音。Facebook 可以自動幫我們找到多年不見的小學同學、國中同學… 或是你參與實體活動後新增的朋友,甚至是你根本沒見過的朋友的朋友,都可以成為你網路上累積的弱連結人脈。
慎選你加入的樞紐
最後,很多弱連結和強連結的交接點,就會形成樞紐(hubs)。樞紐就是我們所參與的團體,例如企業、學校、宗教團體、某種擁有共同興趣的社團等。我們一生當中很可能會參與很多樞紐,特別是在網路時代,要加入某個樞紐,甚至是創一個新的樞紐,都很容易。樞紐就像是大型的捷運轉乘站,能夠連結通往不同方向的捷運路線,帶你去不同的地方。
最適合培養弱連結的樞紐,就是公司。每次你換工作,也就是轉換樞紐,都會在其中創造不同的弱連結。也就是說,如果你做一份工作做個10年、15年甚至更久,那就可能會減少人脈的累積,也會減少往上跨的機會。
之前我服務的公司已經成立20年,裡面工作10年以上的資深員工,往往很堅持自己習慣的工作模式,不太容易因應市場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做法,直到公司因為不敵中國紅色供應鏈而被迫要裁員,這些被資遣的老員工在重新找工作的路上,很多都遇到很大的困難,甚至自我懷疑。
所以啊,想要維持自己長期的競爭力,最好要有意識地刻意練習,向樞紐裡周圍的人學習。如果覺得已經沒有自己可以學的東西,就應該要轉移到其他的樞紐,也就是換工作。如果你可以在一個好的樞紐裡面成為關鍵角色,無論是你在其中累積的能力還是弱聯結,有一天都很可能會自動成為你的助力。我在2016年離開科技業之後,再也沒有寫過求職履歷,工作都是身邊的超級連結者幫我介紹的,其中很多的工作內容,例如講師工作、接寫作的案子,都是我從來沒想過原來是我可以做的。
結語
總結來說,不要忽視生活中遇見的每個友善的泛泛之交,真誠善意的對待每個遇到的人,把他們加進你的臉書好友名單,定期約出來見面聊聊,豐富你的小世界。另外,選擇適合你的樞紐,這些樞紐可以是你的工作、你的興趣或是單純的休閒團體都可以。在這些不同的樞紐之間轉換,找出自己最願意付出的地方,和志同道合的夥伴走在一起,等待弱連結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刻發揮作用,提升你的人生高度。
如果你對今天的主題想了解更多,可以參考這本書,裡面有更多資訊。
謝謝你收聽今天的節目,歡迎你在 Facebook 搜尋波莉的斜槓路,留言和我分享你的心得;或是分享給你身邊需要的朋友。我們下個星期見囉!
哈囉,我是波莉,一位熱愛探索生活可能性的自主生活引導師。
我深信每個人都值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生活。只要用對方法,我們都可以一步一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開啟屬於你的自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