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者必看!幫你克服上台恐懼症的十個小技巧
2024 Nov 12 內向者小世界
燈光從四面八方打向舞台中央,台下聽眾聚精會神地聽著主持人介紹下一位講者。
我看著自己的照片被投射在大螢幕上,感覺嘴巴乾的快裂開,肚子開始翻滾,發出咕咕咕的聲音;兩隻腳像是被施了石化術一樣,僵在原地動彈不得。
我偷偷地把頭探出簾幕之外,望著台下黑壓壓的一整片人頭。
「聽說今天有一千個學員來報到?我好想拉肚子…」我無力跟身旁的一位資深講者說。
這位大哥氣定神閒,老神在在地說:「你這是腸躁症,太緊張了啦。放心,多練習幾次就會好了。」
我微笑,沒有回答。心裡想著:「沒有下次了!我絕對不要再參加了!」
這是 2017 年夏天,在開南大學的一場大型演講,我上台之前的悲慘狀況。第一次到這麼大的場子,跟台下一千多人分享自己的故事,天知道我有多不想上台?而且在上台前,我已經經歷過好幾次的小組試講,還有一次 3、400 人的正式習講;每一次講完我都覺得自己講得不夠好,忘詞、結巴、表現得無比差勁。在心裡質疑過自己無數次:「主辦單位到底為什麼會想請我來分享啊?」
在上台前的一個禮拜,我拿到主辦單位給我的習講錄影,說要給我當參考。
我還記得我帶著筆電,坐在咖啡廳裡面,顫抖地輸入影片網址的密碼,卻遲遲不敢按下撥放鍵。明明戴著耳機,也沒人認識我,我卻幻想著會有人突然走上前來指著我大笑:這個人竟然敢在公開場合看自己表現得這麼爛的演講影片!笑死人了!
天啊!我真的不想看自己到底有多笨拙!我一定得看嗎?
腦中的小劇場無限迴圈地撥放半小時,咖啡都冷了之後,我終於推動那比石頭還重的滑鼠,鼓起勇氣按下 PLAY。瞇著眼睛看著螢幕上的自己,聽著那熟悉到不行的內容,突然,我發現,自己表現的還不錯耶?雖然有點小螺絲、語助詞有點多,可是動作很自然,態度也很誠懇。
原來我沒有那麼差!?
那個時候的我還不知道自己是個內向者。我只知道自己從小就不愛公開發言,不會主動舉手講話、覺得自己講話聲音難聽、大家討論事情時我總是腦中一片空白…我知道自己有很多想法,但就是不知道怎麼講出來,總擔心講出來會被別人吐槽或嘲笑、總覺得自己了解的還不夠深入…
從那次上台的經驗之後,我看了很多關於表達的書,持續精進自己公開演講的技巧,這幾年也持續有大型講座、小型工作坊和活動的分享邀約,累積起來快破一百場了。透過不斷地練習,我對公開演講或上台分享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害怕。要說完全沒壓力是騙人的,但至少這對我來說已經不算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有的時候還很樂於和別人分享我的想法。
演講結束,快樂的我(終於可以回家了!)
對外向的人來說,公開分享自己的想法相對容易;但對內向者來說,要站上台真的是很需要勇氣的啊!從這幾年的經驗中,我整理了十個實用的關鍵技巧,從事前準備、實際上台到活動結束,都有一些我們可以注意的小地方,減緩上台這件事情帶來的焦慮。希望這些技巧對還很害怕上台的內向者們有幫助。一起來看看吧!
1.事先瞭解你的聽眾
這場活動的主軸是什麼?台下的聽眾是誰?他們來自什麼樣的背景?想從這次的演講中獲得什麼?
內向者習慣做充分的準備,如果能跟主辦單位事先拿到這些資訊,會更有效的幫助你準備自己的內容。思考看看,你所分享的內容能如何幫助他們?把焦點轉移到「幫助聽眾」上,會減緩你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所帶來的焦慮感。想著如何幫助別人,會為我們帶來勇氣;想著自己有哪些不足,只會打擊我們的士氣。
2.想像自己演講結束後的成功模樣
成功是你自己定義的。並不一定是演講結束後每個人都要站起來為你喝采,才算成功。我常常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只要台下有一個人因為我的分享而感動,這樣就夠了。只要有一個人因為我的分享得到啟發,願意採取行動,那我的努力就有價值。在腦中要常常去想這件事情,想像有一個人的生命可能因為你的分享而改變,那是多令人開心的事情啊!
3.練習、練習、再練習
無庸置疑,這是最關鍵的一點,也是上台前的基本功,任何關於表達技巧的課程或是書裡絕對都會提到的──你必須多練習,熟悉自己的內容,千萬不要沒練習就上台。一開始可以自己練習,熟悉之後把講稿的流程和大部分內容背下來,接著用手機或錄音機,把自己的聲音錄下來,反覆多聽幾次,在睡前或交通移動的路上聽,一方面聽看看有沒有哪邊需要修正?一方面可以達到默背的效果,讓你更熟悉內容。
比較熟練之後,找幾個親朋好友來聽你試講,請他們給你一點意見。我知道聽自己的聲音和試講給別人聽都很令人彆扭,但你要記得,這點緊張比起上台時出糗根本不算什麼!有問題及早發現及早修正,才是根本之道。
4.提早到場檢查設備,熟悉場地
如果是不熟悉的場地,至少提前一小時到達會場,確認麥克風是哪種形式、試著操作投影筆、想想自己等下要站的位置、開場要說什麼…在腦中演練可能發生的狀況,提高自己的安全感。
5.上台前,為自己打氣
找個安靜的地方(通常是廁所)雙手向上伸個懶腰,全身動一動。對著鏡子整理自己的儀容;告訴自己,今天你一定可以做得很好!
6.用自我揭露來建立信任
如果上台時你真的很緊張,就直接告訴聽眾吧。只要你的內容準備充足、對聽眾有價值,大部分聽眾其實根本不在意你內不內向的,可能還會因為這樣對你產生親切感。我曾經用過的句子像是「不好意思,我不太習慣在這麼多人面前講話,有點緊張。但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真的很重要…(帶出主題)」讓觀眾把焦點放到主題和內容上面。
7.不用逼自己冷靜
知名作家兼演說家馬克·吐溫曾經說過:「這世上只有兩種演講者,一種是緊張的,一種是假裝不緊張的」(There are two types of speakers: Those who get nervous and those who are liars.)
就算是再有經驗的演講者,要上台還是會緊張的。這種情緒人人都會有,所以安心地和它共存吧,緊張、焦慮都很正常,你可以試著把焦慮轉換成興奮,想想你做這場分享的初衷是什麼?持續試著把焦點轉向聽眾身上,關注聽眾的感受。
8.從聽眾中找你的應援團
台下聽眾有的面無表情,有的不一定專注在聽,什麼樣的聽眾都有,通常也能找到幾個表情比較友善的面孔。你可以找大約五個微笑的聽眾,演講的時候眼神輪流注視他們,比較能夠讓自己的心情安定下來。不要太在意那些無表情的聽眾,也不要揣摩「是不是我講的不吸引人」,那會使你分心。著重在那些友善的面孔上,跟他們分享你的內容。
9.適度地搭配影片欣賞,讓自己喘息一下
在影片欣賞時可以補個護唇膏,喝喝水,深呼吸,調整身心的狀況。但記得要搭配演講的長度,選擇適合的影片。知名的簡報教學顧問王永福在他的著作《上台的技術》中曾經談到,影片不是重點,站在台上分享的你才是。所以可以把影片作為輔助工作,但千萬不要放太長的影片,把上台分享變成了電影欣賞課,變得本末倒置。
10.回饋、檢討、更進步
演講結束後,你很可能只想趕快回家休息。但休息過後也別忘了,要自己回顧一下這次的上台經驗,哪些地方做得很好,值得保留?哪些地方還可以再改進?如果主辦單位有提供問卷,也可以請他們提供資料,看看聽眾留下了那些評語。給自己做總結留下紀錄,也才有「刻意練習」,持續提升自己的機會。否則船過水無痕,人的記憶力是不可靠的,過陣子就忘記,下次又要重新開始,那不是很可惜嗎?
總結:勇敢踏上舞台,告別上台恐懼症
在職場上,我們有太多時刻都需要靠「表達」來提升自己的影響力。文字表達固然是內向者的強項,但如果能讓自己的口語表達更進步,肯定能給自己帶來更多被看見的機會。
對總是思慮太多的內向者來說,永遠要記得:去做就對了!
如果沒有踏出第一步,就永遠不會進步。
先求有,再求好。沒有人一開始就成功,挫折和失敗是必經的過程,不要在過程中就抹殺自己的努力。給自己準備一些小獎勵,一杯飲料一點小點心都好。
每進步一點點,都要記得給自己一個大大的擁抱!
哈囉,我是波莉,一位熱愛探索生活可能性的自主生活引導師。
我深信每個人都值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生活。只要用對方法,我們都可以一步一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開啟屬於你的自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