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生活引導師-波莉
0
  • 會員登入
  • 關於波莉
  • 預約諮詢
  • 學習資源
    回主選單
    • 【線上課】敏捷式管理入門
    • 【線上課】個人網站經營入門
    • 【線上直播】2025年讀書會
    • 【實體課】更快樂的生活設計
  • 課程邀約
    回主選單
    • 【所有主題】課程介紹
    • 【時間管理】課程介紹
    • 【學員課後心得】推薦&好評
  • 閱讀文章
  • 訂閱電子報
  • 聯絡我們
  • Join us
  • Login
  • 0
    自主生活引導師-波莉
  • 關於波莉
  • 預約諮詢
  • 學習資源
    【線上課】敏捷式管理入門 【線上課】個人網站經營入門 【線上直播】2025年讀書會 【實體課】更快樂的生活設計
  • 課程邀約
    【所有主題】課程介紹 【時間管理】課程介紹 【學員課後心得】推薦&好評
  • 閱讀文章
  • 訂閱電子報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閱讀筆記 (22)
  • 影劇心得 (6)
  • 一人事業旅程 (14)
  • 生涯探索與成長 (17)
  • 生活雜思漫想 (10)
  • 內向者小世界 (11)
  • 課程學習 (7)
  • Podcast 節目 (41)
  • 人生專案管理 (7)
  • 時間管理 (11)
  • 課程紀錄 (1)
  • 人生策略 (3)
閱讀心得 生命設計 正念練習 內向者 寫作 數位工具 自我成長 研究所進修 Podcast 一人公司創業筆記 職場經驗 電視劇推薦 電影推薦 時間管理 人生專案管理 生活軌跡 職涯成長讀書會 閱讀筆記
  1. 首頁
  2. 部落格
  3. #35|《其實你很好》:現在的你感覺焦慮嗎?認識思維習慣的影響力

#35|《其實你很好》:現在的你感覺焦慮嗎?認識思維習慣的影響力

2021 May 22 閱讀筆記 生涯探索與成長 Podcast 節目
內容目錄
  1. 從「認知金三角」談起
  2. 認識我們的思維習慣
  3. 走出焦慮的惡性循環

最近我讀了一本很棒的書《其實你很好》

在今天的節目裡,我想分享一些書裡的內容,和你聊聊思維習慣帶來的影響力。


Podcast 聲音版(比文字版生動,內容也比較完整喔~建議收聽)

 

假設今天你寫了一封email給老闆,結果老闆遲遲沒有回覆。有些人會很冷靜的思考,想說:「ㄟ~老闆今天可能有點忙,我再等一陣子看看。」

有些人則會很容易自我懷疑,覺得老闆沒回我郵件,是不是我做錯什麼事情,惹他生氣了?他是不是覺得我哪邊有問題?

為什麼面對同樣一件事情,有些人可以保持積極樂觀的思考,有些人卻會陷到焦慮和負面情緒裡面呢?

 

從「認知金三角」談起

「認知金三角」是認知行為學裡面的基本概念,

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認知、情緒和行為。

  • 認知:指的是我們的想法、猜測、觀點等等,有點像是我們的內心獨白,就像是住在我們內心世界裡的一個解說員,不斷向我們自己講解和分析一切狀況。

  • 情緒:是我們的情感或心情。是一種內心的感受。我們的情緒可以概略分成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兩種,積極情緒像是開心、感動、放鬆、滿意等等,消極情緒像是悲傷、憤怒、擔心、緊張……簡單來說,情緒指的是我們在內心體會和感受一件事的過程。

  • 行為:指的是我們的一舉一動。舉止、動作等等,例如我正坐在我的工學椅上,對著筆電打字,例如和男友吵架之後,決定三天都不跟他講話,這種「不理他」的動作,就是行為。

 

總結來說,

認知,是我們的想法,

情緒,是我們的心情,

行為,是我們的所作所為

那所謂的認知金三角,就是我們的認知、情緒和行為三者之間,是會互相聯繫、互相影響的。

 

積極的認知,可以激發積極的情緒和行為;

消極的認知,會觸發消極的情緒和行為;

然後情緒和行為又影響認知,形成一個反覆的循環。

 


以剛剛的例子來說,今天你寫了一封 email 給老闆,結果老闆遲遲沒有回覆。

1. 如果你當下想說:當老闆就了不起喔,阿你不回我我是要怎麼繼續工作?(認知),那你的心情可能就會很暴躁、不太高興(情緒),在遇到老闆的時候,你開口就會問他有沒有收到你的信(行為)

2. 如果你當下想說:ㄟ老闆最近是不是比較忙,是不是公司有些事比較難處理?(認知),那你可能就會感覺好奇,想關心他(情緒),下次在樓梯間遇到的時候,你就會選擇問看看他的狀況(行為)

3. 如果你當下的反應是:老闆沒回我郵件,是不是我做錯什麼事情,惹他生氣了?(認知),那你就會感覺擔心、焦慮(情緒),之後的一整天就一直胡思亂想,一直重新整理頁面,沒有心思工作(行為)。

同樣一件事情,卻引發不同的情緒反應和行為結果,這就是認知,我們的看事情的角度、內心想法的強大影響力。

work

 

認識我們的思維習慣

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思維習慣,也就是我們對事情的認知、看事情的角度會是固定的。

就像是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行為習慣一樣。我習慣走這條路上班,習慣吃這家店的早餐,習慣在禮拜一去上瑜珈課……行為習慣養成之後就很難改變,否則戒菸、戒酒就不會那麼困難了。

思維習慣也是一樣的,如果沒有刻意的調整成正向思考的習慣,那麼遇到事情,往往就會很容易陷入消極認知-消極情緒-消極行為的負向循環。

 


要調整的關鍵,是要理解到:

我們的認知只是自己的主觀理解,未必是客觀事實。

我們的認知只是自己的主觀理解,未必是客觀事實。

我們的認知只是自己的主觀理解,未必是客觀事實。

 

客觀事實是真實存在,有證據支持,經得起反覆檢驗的。

例如:紅色是一種顏色。

主觀認知是個人觀點,不一定有證據支持,也不一定每個人都認同,

例如:紅色是最好看的一種顏色。

talk

我們的思維習慣,也就是我們對事情的認知,往往是從童年或是過去的經歷所建立起來的。要打破舊有的思維習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客觀事實去重新建構新的正向思維習慣。

舉例來說,我之前冒牌者症候群比較嚴重的時候,每次演講完下台,都很想揍自己,覺得自己表現很差。直到有一次被迫要聽自己試講的影片,才發現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麼糟糕,從此以後,我看待自己的角度就改變了。這就是所謂的「用客觀事實去重新建構新的正向思維習慣」。

另外,身邊的朋友也很重要。

我剛開始做 Podcast 節目的時候,也是靠身邊一些比較正向朋友的支持,邊做邊修正。身邊朋友的意見,也是很重要的客觀事實,可以幫你打破過去的負面認知,重新建構對自己的看法。

在之前談冒牌者症候群的那集節目裡面聊到,我們可以製作一個「成就清單」,幫自己蒐集對抗冒牌者症候群的證據,這也是同樣的道理 用有證據支持,經得起反覆檢驗的客觀事實,來取代負面的思維習慣。

讓客觀事實告訴你:你的認知是錯的,你是夠好的,你不是冒牌貨。

 

走出焦慮的惡性循環

在第 27 集節目裡,我介紹過我最崇拜的企業家稻盛和夫先生,他有一個著名的方程式:

人生或工作的結果 = 思維方式 x 熱情 x 能力

 

熱情可以解釋為努力,也就是說,一個人即使能力再強、又非常努力,但只要他的思維方式是負面消極的,人生或工作的結果還是會變成負值,而且愈有「能力」、或是「熱情」愈強烈的人,人生和工作結果的負值也會越高。

因此,調整自己的認知,也就是調整自己的內心獨白,非常重要,它是我們看自己和看世界的習慣角度。一旦我們被錯誤的、負面的認知帶著走,就會引發負面的情緒和負面的行為。

要記得,我們的認知只是自己的主觀理解,未必是客觀事實。

如果能夠找出客觀事實,建立新的正向思維習慣,就能幫你逐漸走出負面、消極、焦慮的惡性循環。

 

下次你被負面情緒包圍,感覺焦慮的時候,試著觀察看看:

是什麼樣的認知引發了你的負面情緒? 你的認知,真的是事實嗎?

 

推薦聆聽:#37|《其實你很好》:告別焦慮,四步驟養成積極的思維習慣

 

歡迎留言或寫信給我,

告訴我你的看法喔~

 


哈囉,我是波莉,一位熱愛探索生活可能性的自主生活引導師。

我深信每個人都值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生活。只要用對方法,我們都可以一步一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開啟屬於你的自主生活。

  • Podcast
  • 自我成長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我讀《暢玩一人公司》:下個十年,你想為自己的個人品牌累積什麼?

只要 20 小時就能學會任何事:有效學習的四個步驟

擺脫爛好人困境,讓你【看懂局,讀懂人】的玩遊戲學賽局課程

從上班族、斜槓到自雇者的 5 年回顧:簡化生活,實現理想的 3 種模式

身為自雇者,波莉的經營理念是用最低成本起步,像是個人網站和 podcast 都很重要。自雇生活靈活,但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模式才是最重要的。

🎤#26:我的台東初體驗:2020池上秋收藝術節、多力米故事館和池上好店

🎤#27:從日劇《半澤直樹2》,看稻盛和夫讓日本航空再生的奇蹟(無劇透)

關於波莉

  • 時間管理講師
  • 職涯探索課程
  • 職涯諮詢教練

聯絡我們

  • Email: service@paulieclc.com
  • 公司名稱: 微光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 統編: 82763856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自主生活引導師-波莉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